新闻中心
News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欣赏

核心提示: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红叶双禽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红叶栖禽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魁照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接受了来自祖父和父亲的文化薰陶,兴趣倾向于诗文和书画篆刻。民国七年(1918年)他开始从民间画师王润暄(德顺)习画工笔花鸟草虫,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自学踏上了画坛。“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敏感的学者有感于中国画竞尚高简、崇尚仿古的风气,曾经大声疾呼美术的变革,他们一方面主张引进西画的写实主义,也同时主张复兴院画的写实作风,以救治中国画的“弊端”。于非铑即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走进了画坛,他的工笔花鸟画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审美时尚更新的时代的选择。


拟李迪《雪树寒禽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于非闇在《自我绍介》中说:“我本来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学习些工笔花卉,五六年的光景,只学会了怎样调制颜色,怎么配合衬托,不过在那时,我对宋人的画,已有相当的认识。”这是说他从民间画家王润暄学画之始,是自工笔起步的,这位启蒙老师擅工笔花卉草虫,尤以画蝈蝈闻名于世,对他终生的艺术样式都产生着影响。此后,于非闇曾广泛地涉猎过山水、花鸟,工笔、简笔,以半工半简、勾花点叶的花卉居多。

  

朱竹翠鸟 立轴 设色纸本

花鸟 镜心 设色纸本

自1935年始,在他四十几岁的时候,把艺术的重心移向了工笔,这艺术的转化是由博及约的艺术规律使然,也是艺术家发现自己把握自己的结果。从外因讲,除前述时尚的变化,启蒙教育埋下的种子之外,张大千对他的启发亦不容忽视。于与张有莫逆之交,于曾为张代言与徐燕孙笔战,张亦关注于之艺术。据包立民先生考证,张大千曾劝他弃小写转工笔,专攻双勾花鸟画,并配以瘦金书题款,于非铑听其劝,遂致力于此。他从明末陈老莲上溯两宋五代的双勾花鸟画,继专学宋徽宗,并以其栽花养鸟知识从事写生,研究丝绣和民间绘画的艺术特色,逐步形成了于派工笔花鸟画的样式和语言。

1949年之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艺术也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与社会同步的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画坛因为艺术市场的关闭而有些冷寂,山水花鸟画能否为社会服务也遭到怀疑,于非闇又遇到新的困惑。但他明丽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显然具有超越政治的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绿野萍踪 立轴 设色纸本 黑桥艺术馆珍藏

世世有喜 立轴 设色纸本

新国画研究会的成立,“推陈出新”文艺政策的贯彻,对民族虚无主义观点的批评,北京中国画院和民族美术研究所的创办,很快为中国画的繁荣展现出了新的文化环境,于非铑在其人生的最后10年里,迎来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旺盛期。在他的画卷里,蓝天更加澄碧,翔鸽更加自如,牡丹更加富丽;笔法更加坚挺,色彩更加明亮,构图更加严谨。

秋梧鸣禽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红叶鹦鹉 镜心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于非闇是由院体工笔花鸟画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家。他对传统极看重,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认真地临过赵佶的《御鹰图》、黄筌的《珍禽图》,并对其流传进行过考证。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于病中作了一幅《喜鹊柳树》,在题跋中写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

大约在于非闇潜心于工笔画研究的同时,南方的工艺美术大师陈之佛也开始了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于画骨力坚实,色彩明丽,陈画雅逸超脱,灰中见明,两人画风虽然不同,但堪称为“南陈北于”的两位巨匠级工笔花鸟画家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为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梅雀争春 立轴

于非铑雄踞北方,于北方工笔花鸟画坛影响甚深,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家直接出其门下,为于派花鸟第二代传人;老舍夫人胡隰青受益颇多,对乃师艺术评论最精;当今工笔花鸟画家金鸿钧、李魁正、王庆升、詹庚西、王道中、周彦生等等无不从于派起步走向变革的新途。于非铑应运而生,开宗立派,后学有人,作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开路人之一,在现代画史上树起了一面光彩照人的丰碑。于非铑说他的画是“一枝重沾雨露的老花”,从整个中国工笔花鸟画史的角度来看,他确实赋予了这枝老花以新的青春。

 

玉兰黄鹂 1956年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画面上是一枝斜偃摇电的白玉兰花,花枝上一只光鲜亮丽的黄鹂抬头上看,上方左角一只振羽回环的黄鹂与它呼应。花枝迎风摆动,每朵花瓣都随风吹拂而微微摇动,似乎在与嬉闹的黄鹂应合。在蓝底上的白玉兰隐秀温润,黄鸸的颜色更显活泼,把早春景色装拇得秀美灵动。画面右下角的题款为“仓庚耀羽,玉树临风”八个字,点出画家文雅安逸的意趣。整幅画面色彩艳丽富贵,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构图安排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是一幅精心巧制的工笔花鸟画佳作。


群仙祝寿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群仙祝寿》是1936年于非闇应刘金镛委托,为刘氏祝贺长辈寿诞而作。
画面撷取山涧一隅:以水墨勾皴坡石一角,并以线条勾画出坡石间流淌的溪水,坡石之上,苍石挺立,丛丛盛开的水仙摇曳生姿,古柏与乔松分别在苍石前后,呈斜势向右上方伸展,于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几乎逸出画面,然后挺拔向上,中间一根柏枝,则探向左下方,与下方横向左生的松枝形成呼应,两竿微斜的翠竹,将右上方柏树似乎断掉的行气连接起来,共同环卫着柏枝上的一对绶带鸟。画中选择的题材,松柏、水仙、苍石、翠竹、绶带等,可谓将神仙眷属、寿比南山、松柏长青等美好寓意,搜罗殆尽。

  于非闇曾回忆他小时候家藏“几轴宋代的好画,赵子固画九十三头水仙长卷,也在我家。”画中水仙婀娜,俨然赵子固法乳,但又一变其水墨法为青绿设色,新意陡生。水墨勾勒点染的松柏、坡石与青绿设色的苍石、翠竹,既有山水与花鸟的结合,形成鲜明而沉稳的对照,冷色调的青、绿、白,拱卫着画面上半部中央两只红羽白腹的绶带鸟,冷暖对比强烈,彰显出画面的祝寿主题。

  此作继承了两宋绘画的现实主义技法,同时吸收了宋人缂丝轮廓明晰的装饰趣味。布局严谨,形象生动,用笔劲健,设色明丽典雅,以挺劲婀娜的笔力为骨,又以色彩的丰富表现为肌,将水墨勾勒、皴擦、点染与青绿设色相结合,浓丽庄重中,兼具清淡雅逸,并与瘦金体题识达到和谐的统一。画面富丽而充满诗意,在继承中大胆融入自己理想化、充满明丽之心的审美情趣,正是对宋人花鸟情怀的张扬。


秋虫杂卉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于非闇在46岁起主攻工笔花鸟,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世人皆以工笔画家视之。这件《秋虫杂卉》的工笔花鸟巨作,是他1936年47岁的作品。时于非闇正在潜心研究宋徽宗赵佶以及宋元缂丝的画艺,心摹手追,不废日夜。从这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技法和表现手段,已经是作者成熟的面目,是此期于氏最具代表性的力作。

  这件作品在工笔作品中堪称大件。不但画面典丽繁复,而且对象的布置繁简得当,形象刻画精微生动,线条劲挺有力而准确严谨,极具节奏感,设色清丽、匀净而典雅,富有宋缂丝画的装饰性,有很强的古朴明丽的意味。他抓住了对象瞬间的动态特点,如两个蜻蜒或停或飞的动态极为准确传神。从这里可以看出,画家对于物象的写生功力是高出同侪多多的。工笔花鸟易工稳而难于得神,这不但需要画家胸襟阔大、腹笥深厚,也需要对传统深入的研究传承和对自然界的深刻体察,其间缺一不可。也正因如此,于非闇的作品具有许多人物笔画家所无法达到的高度成就。

  与传世的于非闇同期作品比较,本作品用于题画的瘦金体书法是他当时的典型书风,瘦金书特征鲜明而带有行书流便快捷的自然形态,笔画偏细瘦,不如前期的工整,也不似后期的肥劲。

大富贵益寿考 (402.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

 

 牡 丹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于非音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微宗赵佶影响较多,但在继承古典传统的同时他非常注重写生。据题跋,此幅作品根据其写生所得。图中所绘牡丹花和蝴蝶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蝴蝶、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性。此作在提炼加工的基础上未失写生的鲜活感,画面依然生机盎然。

 浓艳破狂愁 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这件作品以折技画月季,花头蓬勃饱满,花、叶、枝勾勒匀净而又活泼多姿,蜜蜂作为画面中的另一主体,不仅与花头形成一种翻飞呼应的关系,而且丰富了画面上半部分的留白空间,动静相生,自有一种生命盎然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款题“浓艳破狂愁”则进一步引发了观众对画外意的联想。

白牡丹 立轴 1945年作 设色纸本

富贵图 镜心纸本 原为美国史迪威女儿珍藏

大理牡丹 立轴 设色纸本

  


牡丹蜜蜂 立轴 戊子(1948年)作


于非闇画远溯宋元,以严谨精能称雄当世。其偏爱花王,常以牡丹入画。此作雍荣华丽,尽显牡丹富贵之气。画中枝干苍健,不失鲜活,花卉艳丽而不媚俗,充分体现了于氏“文质相兼”的艺术主张。落款是于氏特有的“瘦金体”书法,铁画银钩,直逼徽宗赵佶。书画互为映衬,已至炉火纯青境地。

花蝶图 纸本

 
牡丹花鸟 镜心 设色

耄耋富贵 立轴 1948年作 设色纸本

富贵公卿图 立轴 1946年作 设色纸本


此幅《耄耋富贵》作于1948年,当时画家在北京任古物陈列所研究馆导师时,时常往返于故宫的御花园,在御花园里有很多从洛阳运来的名贵品种,花色浓艳娇姿欲滴,于非闇常常对临其态,目识心记,得牡丹之真性情,在加之于非传统的绘画功力,他的牡丹成为当代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数只蝴蝶在丛中飞舞与牡丹融为一体,静动相依。在花石旁,倚地而坐的小猫,双眼凝视着舞飞的蝴蝶,其憨态可掬,双眼炯炯有神。绘者将牡丹、蝴蝶、猫三者一起融入画面,取其诙谐和寓意,即《耄耋富贵》图,象征着富贵长寿,花叶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典雅,形象生动,富于装饰性。再加之在左上角于赵佶开创的瘦金体题写款识,更增加画中韵致。

牡丹蜂雀 绢本设色 1954年作


《牡丹蜂雀》图的主体是一株牡丹和几只小雀、数点蜜蜂。为把牡丹雍容华贵之姿表现出来,画家采用了低视点的表现手法,把地平线压得很低,整个背景不画一物,用一片纯净来衬托风姿绰约的牡丹。牡丹枝干遒劲,在碧叶繁茂中花朵盛开,数点蜜蜂忙忙碌碌,围着花朵转来转去,四只小雀在枝干间嬉戏。在画家精心的经营中,欣欣向荣的富贵之气溢满画面。从题跋中看出,此图画于我国宪法公布之日,画家借此表达自己欢欣鼓舞的心情当可一目了然。

荷花 镜心 设色绢本 1952年作

 
白荷红蜓图 立轴 丁亥(1947年)作

 


线条挺秀工致有力,设色强烈而不失沉稳,典雅清丽不流于娇媚,生动传神又富于装饰趣味。作品思维灵活,艺术表现丰富,充满着健康饱满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对当代工笔花鸟画产生重要影响。


山茶文禽 镜片 1950年作

茶花蝴蝶 镜心 癸未(1943年)作

(28.6万元,2005年5月中国嘉德)

茶花幽禽 立轴 癸未(1943年)作 设色纸本

书画四条屏(十二幅) 1938年


此图上面四幅花鸟画的是仿宋徽宗曾命宋画院高手所画的“宫中异禽奇鸟”,下面四幅多是仿宋代大画家赵子固的花卉,中间是画家依据宋人的诗句,用宋徽宗的“瘦金体”书风题写的诗文,十分罕见。

  


  


  



 


  

  




仿宋人牡丹舞蝶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丙子(1936年)作



  


 

  



临韩干照夜白李龙眠五马图合卷 (598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


临李公麟的《五马图》时,于非闇以流畅的线条,将或为汉人,或为外族马官的神态,生动地呈现出来,并略以色彩晕染人物的脸部及躯体。而在马匹的表现方面,他对于轮廓线条所形塑出的马身十分注意。例如,第三匹好头赤的臀背,即忠实地呈现出线条转折时所造成的方折角度。再者,马身的烘染方面,尚可见这些西域名马的花纹斑斓,而同时在较大范围的浓淡晕托处,也清晰地留下画家行笔时的痕迹。在书法部分,此作除了可见于非闇常见的瘦金体书风外,尚可看到他所临黄庭坚的款书及以行书体所书的“天闲矩”之引首。




(来源于新浪博客)



分享&订阅:

欢迎您订阅贤悦堂微信:如果您欣赏此作者,喜欢他的作品,或想了解更多艺术动态,请分享给您的朋友,或关注我们(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或直接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贤悦堂”,进入我们的公共平台主页点击关注添加朋友功能中,选择查找公共号”,搜索我们的公共微信账号xianyuetang

相关网站:
贤悦堂书画艺术网:www.xianyuetang.com
雅昌艺术网***贤悦堂:
http://gallery.artron.net/2805

联系我们:
电话:0371-60915591        13607661551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北路126号
北晨公寓A座2206室




地址:郑州市文化北路126号北晨公寓A座2206室 电话:0371-60915591,13607661551
邮箱:xianyuetang@163.com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雅昌贤悦堂画廊
贤悦堂微信